国庆节的来历50字 国庆节的由来50字左右

国庆节的来历50字 国庆节的由来50字左右

国庆节的由来50字左右

国庆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典礼,即开国盛典,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最早提出“国庆日”的是时任政协委员、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。1949年12月2日,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:“自1950年起,即以每年的10月1日,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。1”

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,反映中国的国体和政体。同时,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。国庆节具有显示国家力量、增强国民信心、体现凝聚力、发挥号召力的四个基本特征2。 国庆节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,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,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、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1。

国庆节的来历50字

国庆的来历和意义

1.国庆节的来历

  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,以每年的10月1日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,即国庆日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,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,并且变得尤为重要。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,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。国庆节是一种新的、全民性的节日形式,承载了反映我们这个国家、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。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,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。

  具有显示国家力量、增强国民信心,体现凝聚力,发挥号召力是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。

  节日的由来1949年12月2日,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: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:自1950年起,即以每年的10月1日,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。”

  这就是把“10月1日”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“生日”,即“国庆日”的来历。

2.国庆节意义

国家象征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特征,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,并且变得尤为重要。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,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。

功能体现: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、全民性的节日形式,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、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。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,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。

基本特征: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:显示力量、增强国民信心,体现凝聚力,发挥号召力。

国庆节的来历50字

国庆的来历和寓意

国庆的来历和意义

1949年12月2日,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: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:自1950年起,即以每年的10月1日,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。”这就是把“10月1日”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“生日”,即“国庆日”的来历。

国庆节意义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特征,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,并且变得尤为重要。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,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。

十万个为什么:国庆节的由来

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并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,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、宪法的签署、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。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,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,即国庆日。国庆日,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,以加强人民的爱国意识,增强国家的凝聚力。

国庆节的起源来历

“国庆”一词最早见于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《五等诸侯论》一文中有“国庆独飨其利,主忧莫与其害”的记载。古时的国庆节,大多以帝王的登基、婚娶和诞辰之日为准,通常这一天皇帝会大赦天下,赏赐百官,举办盛大宴会,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,把国庆的喜乐气氛推向高潮。

  据史料记载,最早把自己的生日纳入国庆的帝王是唐太宗。然而等到唐玄宗上任后,他不仅在生日这天欣然接受文武百官的祝寿,还大摆宴席,张灯结彩,并宣布全国放假三天,并将国庆日定为“千秋节”,意在千秋万代江山永固。后来不久,唐玄宗又忽发奇想,将“千秋节”更名为“天长节”,意在与天地共长久。唐玄宗之后,历代帝王觉得以自己的生日作为国庆节这个主意不错,于是纷纷效而尤之,于是便出现了五花八门、叫法各异的国庆节。如肃宗的地平节、敬宗的庆成节、武宗的庆阳节、宣宗的寿昌节、懿宗的延庆节等。

  到了明清,由“千秋节”演变成的“万寿节”更是得到了朝廷上下的高度重视,并把其与“元旦”“冬至”并称为三大节。值得一提的是,1713年阴历3月18日这天,正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寿,举国上下都为他的生日举行了盛大庆典。生日这天,官员们在皇宫里专门搭建了彩棚和金殿来摆放寿礼。金殿里挂满了写着贺词的寿幛,戏台上上演着为皇帝祝寿的吉祥戏剧,赛马,比武,热闹而喜庆。待到圣上驾銮而来,臣民则纷纷磕头祝寿,等待着太监们分发糕点,街头上戏剧表演、游行、踩高跷更是一片欢腾。

  到了民国时期,起初南方以“双十节”即辛亥年的武昌起义日为国庆节,家家放鞭炮,工会讲演,宣传革命,舞狮子,敲锣鼓,十分热闹。而北方仅是机关和学校放假一天,十分冷清。直到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,南热北冷的国庆节才有所改变。

  1949年12月3日,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》,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。从此,中国人民有了完全意义上的国庆节。(刘昌宇)

国庆节的来历50字

(167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